放弃了淘宝积累的46万粉丝,转身投入了社交电商的怀抱,这在外界看来是一个近乎疯狂的行为,却是高端女装品牌“白色盒子”孤注一掷、势在必行的决定。
近年来,品牌 “出淘”现象不算少见,COACH二度关闭天猫店铺转战社交电商,英国最大时尚电商ASOS也于去年退出,美乐乐、以纯等一批本土品牌也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纷纷撤离。从最初花大力气布局到最终的黯然收场,其中经历了什么?我们或许可以从“白色盒子”身上窥见一二。
淘宝46万粉丝转化竟不如社交电商5万粉丝
说起“出淘”转战社交电商平台的原因,张仪表示,淘宝流量的费用节节攀升,已经不堪重负。在淘宝,除店铺基本运营之外,主要是依靠直通车、钻展等流量引入的办法来提高搜索率,每月要花费的推广费用不在少数。更何况,随着淘宝流量红利期的消逝,平台自身获取流量越来越难,流量的转化效果也越来越差。尤其是2016年淘宝规则变化和搜索页面的变化,给到商家的资源位更少,纯粹变成了赤裸裸的价格竞争,自然搜索、打造爆款难上加难。
一方面是流量获取的问题,另一方面就是淘宝粉丝的粘度的问题。虽然经过了八年的运营,白色盒子店铺的粉丝累计达到了46万人,但这些用户几乎都是一次性且无法沉淀,根本就没有什么粘性。用张仪的话来说,这些用户在关注你家店铺的同时也关注着无数家其它的店铺,46万的粉丝看起来很多很美好,实质上精准还不如社交电商5万粉丝,转化率就更别提了。
放慢脚步增加社交电商用户的信任与粘度
从淘宝上追随白色盒子转战社交电商的用户,都可以算的上是白色盒子的忠实粉丝了。即便这样,在刚刚进入社交电商的时候,白色盒子依然面临着信任的问题。
为了增强用户信任度与基础粉丝的粘性,无论在系统建设还是推客的宣传上,白色盒子都大大放慢了脚步。
首先,通过建群的方式增强用户的粘性,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,已经建了40来个群,群总体成员上万。“没有粘性的推客是卖不动产品的,卖不动就没有意义,我们要等社群稳定了再大力宣传推客”,这是白色盒子的策略。”张驰说道,“只为佣金而来的推客我们欢迎,但如社交电商所说,社交电商玩的就是信任,只有从心底真正认同白色盒子的,才会将推客的效益发挥到最大。”
第二是要维护群的活跃度,主要方式是一周两次的秒杀活动,每次的秒杀活动都会在盒子商城和群里面先预热,选择的单品均为爆款,较之淘宝,每一个单品的价格要便宜近百。另每个群都设有群主为各盒粉服务,帮助大家相调换尺码等各项事宜。
这一系列举措牢牢吸引住了从淘宝转化来的忠实粉丝,每次短时间的秒杀销量都在好几十万,月销量远远超越淘宝。因此,张驰认为入驻社交电商即便造成了粉丝“非秒杀不购物”等弊端,但依然是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决定。
社交电商的极致产品让用户更容易作出购买决策
白色盒子的秒杀活动办得如火如荼,除了用户活跃、活动给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,那就是产品本身,具体而言,是版型和材质两个方面。从款式版型来看,白色盒子建有自己的工厂,优势明显可以随时根据流行的趋势和新的元素特性随时找寻爆款,增加产品的流转,一个单品只卖一两周,真正做到“马上做马上卖”。从材质来看,白色盒子的用料相对都比较好,同面料同款式的衣服在实体店售价如果在千元以上的话,在白色盒子商城的售价通常只有2-3折。由于白色盒子的产品特点导致了主力消费人群的年龄层分布在28到40岁之间,她们兼具爱美、有钱、有闲、消费力强的特点。白色盒子这种小众化的个性款式,显然非常符合这一群体的喜好。在传统电商购物时,她们的选择、比较余地较多,而在群聚效应和粉丝效应明显的社交电商中则更容易作出购买决策。这也暗合了社交电商战略顾问周掌柜所倡导的理念:打造极致产品是社交电商的基础。
张驰认为,无论在淘宝还是社交电商,白色盒子坚持的就是要用实力说话,依靠产品驱动,“我们每走一步,都是盒粉堆积出来的,盒子的未来,是盒粉指的路。之所以从淘宝“出逃”到社交电商平台,也是顺应电商发展的趋势和盒粉们逐渐改变的消费趋势。所以,无论未来的路多难,白色盒子都会坚持走下去。”
或许你还在淘宝“去”与“留”的选择中苦苦挣扎,而为了社交电商放弃46万淘宝粉丝的白色盒子已经经历了流量-粉丝-产品的多重蜕变。如同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,如果这是一场豪赌,社交电商下注它一定会赢。
(本文来源:齐鲁晚报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