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事盛行却在宋代。诗人陆游有诗云:“我是江南桑苎家,汲泉闲品故园茶。只应碧缶苍鹰爪,可压红囊白雪芽。”说明喝茶已很有些讲究了。现在,各城市茶馆林立,应该是中国茶事最繁盛的时期。如果说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已被西方文化摧毁,唯有茶文化仍顽强地抵御着西方的咖啡文化。虽然各城市也有许多的咖啡馆,但比之肯德基受青少年欢迎的程度,还是差远了。
茶馆为何如此发达起来?官员疲惫于官场,茶馆不失为静心之处;商人谈买卖,茶馆不像酒桌,一桩桩交易冷静得很;情人幽会,既高雅又不铺张……更多的原因是,许多家庭成员围坐一起吃餐饭已成难事,小锅小灶侍弄半晌食之无味,茶馆便成了多少人家的小厨房——这大抵是古人从未料到的事。
茶馆不再是单一的品茗之处,还兼有果腹与议事的功能,我认为此风源于广东和上海。早在民国时期,广东人的茶馆就有食品供应,饮茶倒是副业。那时,广东人进得茶馆,先点上几碟点心,然后才是一壶清茶。上海人在民国时期遇有纠纷,不愿去接受所谓的法律裁决,而是请了第三方做调停人主持公道,在茶楼里“吃讲茶”,互相和解。看看现在的茶馆,不正是具备了这两方面的特征么?煲仔饭花样众多,还有稀饭、水果、零食之类,远比当年广东人进茶楼一碟点心丰富多了。
笔者非官,非商,却也常泡于茶馆,一不因为有烦恼事需要静心,二不因为有什么买卖要交易,果腹却成了主要的目的。因为不善饮酒,推却了许多饭局,独自或一两个好友躲于茶馆,煲仔饭或大碗饭,几分钟便解决问题,然后才是慢慢地品茶。茶馆越来越受人欢迎,大概就是因为满足了各层面的人的各种需要吧。有了众多的国人泡茶馆,传统文化的传承,诸如娱乐、饮食、服饰、建筑等,我们只对茶有些足够的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