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以这次成果为依据而说汕头工艺美术界已再次辉煌,愚认为有“盲子摸象”之嫌,准确的说法应该是“汕头工艺美术在进步”。这进步是相对于1990年代而言。
汕头的传统工艺,数百年来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。有资料载,1960年代,汕头地区的劳动妇女中,有70%是从事抽纱刺绣业的,1980年代上半叶,汕头地区的工艺品出口额依然在全省排名第一,在全地区的产品出口总量中比重很大,是汕头地区财政收入的一根大支柱,1980年代汕头的工艺美术业逐渐萎缩、式微,至1990年代末,汕头工艺几乎销声匿迹。2003年国庆节,位于汕头老城区的万安花园住宅区举办社区文化活动,那里的居民怀念昔日的潮汕工艺品,希望能再睹这些传统工艺的风采,建议组织者举办一个小型的“汕头工艺展”。组织者采纳居民的意见,但不知何处寻觅“汕头工艺”的芳踪。
“一树春风千万枝,嫩于金色软于丝。”春风吹活了汕头工艺荒园里的风景。在抢救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浩荡春风里,汕头工艺渐渐有了生气,多少艺人复出,多少艺种被救活。自2004年以来,汕头工艺在历次的“国展”,“省展”中,参展的艺种越来越多,作品的获奖数和作者人数越来越多,令专家们瞩目。
汕头工艺的进步是世人有目共睹的,但远不是“再辉煌”,因为它还未能形成大规模产业化,还未能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空间。
或问:汕头工艺还能再造辉煌吗?愚见:一些艺种能。诸如石雕、木雕、玉雕、彩瓷。其理由是市场需要并且我们汕头有人才。要达到这个目的,必须动员各方职能部门达成共识,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政府有关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一系列政策,打造一个有利于汕头工艺美术业发展的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