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俗话说“风水轮流转”,不变的道理是有人气就有商机。汕樟路,这条曾经诞生过汕樟商场、京汕商场的马路,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汕头大百货商业模式引领潮流的时期,成为人气聚集的商业旺地。但随着城市规划的转变以及人口东移,汕樟路及其周边区域渐渐风光不再。如今,伴随卜蜂莲花中旅店开业带来的旺盛人流,汕樟路及其周边区域又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商机。 回放 购物首选“汕樟”“京汕”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:1980年,汕樟商场开门营业,3年后,毗邻的京汕商场也开张大吉。“汕樟”以销售珠江钢琴、广州凤凰牌洗衣机、上海服装、金铃牌排气扇等商品备受青睐,而“京汕”则以同仁堂中成药、虎骨胶、国公酒、景泰蓝、纺织品、料器等京货风靡汕头。在老居民的记忆中,凡要购物,首选都是“汕樟”和“京汕”商场。在这一时期,这一地段成为人气旺盛的风水宝地。1988年和1990年,汕樟南立交桥和金樟立交桥相继落成通车,金樟立交桥下也成为商铺云集的地方。商户回忆,行情最好时,金樟立交桥下一间20多平方米的铺面月租金要好几千元。 这一时期,汕头商业也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期,免税商场、华联商厦、万商楼等陆续登场。有数字显示,1988年至2000年,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汕头的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活跃景象。12年间,全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88年的32.03亿元发展到2000年的218.99亿元,增长幅度年年超过广东省的平均水平。 此后,随着城市规划的转变、人口逐渐东迁,加上大百货管理机制和运作方式凸显的弊病,汕樟商场、京汕商场逐渐陨落。金樟立交桥下商铺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,由于缺乏停车场地、经营商品档次偏低以及周边同一经营模式的竞争,这个独特的桥下小商圈再难聚集人气。同样的一格铺面月租金降到了1000多元,商户也难以维持收支平衡。 聚焦 超市、步行街带旺房产 2009年11月15日,作为汕头市重要的招商引资项目,卜蜂莲花汕头中旅店正式开业。据该店周店长介绍,从开业到本月7日,日均营业额超百万,22天人流量累计在150万人左右。 由超市带来的人气效应是显而易见的,坐落于汕樟路和华侨新村路的一间铺面,月租金从原来的1500元飙升到8000元,商家仍感到十分值。在超市附近,记者看到,紧随超市开张的餐饮店座无虚席。附近的公交车满载着乘客送抵此处。位于华侨新村路,紧靠卜蜂莲花超市外的千多平方米铺面已全部入驻了品牌商家。华侨新村路的100多家铺面开门迎客,多卖价格大众化的衣服、鞋、饰品,与品牌商家形成了错位经营。在附近的一间中介,记者打听到卜蜂莲花中旅店附近一楼一套已装修好的三格68平方米铺面,叫卖价格78万元。对面的华坞路市场,除了传统的肉菜蔬,小吃餐饮店一间挨一间地开着,经营条面、饺子和潮汕小吃。位于市场内的房产中介人员告诉记者,二手房比平时租金提升了10%。 展望 打造多功能商贸综合体 卜蜂莲花中旅店周店长告诉记者,市场调研显示,汕头中旅周边的居民有14.3万人,开业后可辐射的人口达到60万。此外,汕头市首条商业步行街、毗邻的华侨新村步行街从2000年落成以来,也已经成为一条较为成熟的商业街,面向大众化的消费者,客流量非常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