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管理改革打破了深圳基层公务员晋升的“天花板”,为他们重新打造了一条全新的“官道”,以此为契机,深圳也全面启动了聘任制公务员改革,打破公务员“铁饭碗”。
推行聘任制
“瓷饭碗”也要用心捧
“工作压力比较大,稍微不努力或不小心,都有可能被炒掉,这是委任制公务员无法体会到的。”毛立山是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办上班的一名公务员,与科室里其余4名同事不同,他的公务员身份面前还要加上一个定语———聘任制,他是深圳市2007年招考中入选的第一批聘任制公务员,试用期过后,先后与单位签订了两次劳动合同,如无意外,下一次续签,他将得到一份无固定期限合同。
在深圳政府机关中,相对众多的委任制公务员而言,毛立山无疑是其中的“少数派”,然而,今后这一类“少数派”———聘任制公务员人数将与日俱增,渐渐超过深圳现有的委任制公务员数量。
“从2010年1月1日起,深圳市所有新进入行政机关的公务员,无论是通过招聘,还是军转安置、调任、市外转任等方式进入的,一律实行聘任制。”在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动员大会上,深圳市常务副市长李锋的一番话让不少徘徊在“门里门外”的人思绪万千:三年一签,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解除聘任合同———“铁饭碗”含金量大不如前了。
“推行聘任制改革以后,公务员‘铁饭碗’就真正成了‘瓷饭碗’,如果不用心的话,‘瓷饭碗’也不一定能够端得稳。”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管理处处长孟漫形象地说到。早在2007年,深圳首次试行聘任制公务员招考后,就已经有过公务员将不再是“铁饭碗”的声音,但两年下来,由于仅仅进行过两个批次公务员招聘,而且规模相对较小,因此仍给了不少人“雷声大雨点小”的错觉。
“推行聘任制,公务员就真正实现了‘能上能下,能进能出’。”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陆韬对记者说,从自然退休和部门现有的空编情况来看,深圳今后每年要招1000名聘任制公务员,等到一定的年限,深圳现有的委任制公务员都退下去以后,所有的公务员都将以聘任制的形式存在,整个政府机构运作机制会更加灵活,效率和功能也将有更大提升。
公务员反应
从担忧到乐意接受
“方案出来以后,我们内部一些公务员QQ群里,一些人也对自己的饭碗表示担忧,经过我们讲解培训过后,现在大家都很乐意接受了,有的人还问我能否转为聘任制呢。”孟漫告诉记者说,聘任制改革是与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密不可分,相互促进的,聘任制主要解决公务员的出口问题,不解决出口问题,其他改革措施都只能触及皮毛,因此改革必须是职位分类与聘任制的结合。
陆韬认为,推行聘任制以后,公务员和政府通过合同建立劳动关系,实行的是协议的工资制,养老、失业等保障制度是跟企业和社会其他群体完全衔接的,他们的职业年金和养老保险金都是和自己的服务年限挂钩的,随时可以转移接续,中途离职也有基本保障,有机会二次择业。在制度设计上,聘任制公务员绝不是公务员中的“二等公民”,其在权利义务、职务升降、薪酬待遇等方面都与委任制一样,相同级别的委任制公务员能够拿多少,聘任制公务员就能够拿多少。
渐入民心
改革后新一轮招考火爆
2月25日,分类管理和聘任制改革方案发布后,深圳市开始了新一轮的聘任制公务员招聘:公开招聘350名行政执法类聘任制公务员。短短10余天下来,超过了4万报考,平均115人竞争一个职位,报考人数和竞争的激烈程度均创下了深圳历次公务员招考的新高。
“当前的就业形势下,求职者普遍对公务员单位和大型的国企和民营企业比较青睐,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,深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以后,聘任制公务员的吸引力并没有下降。”孟漫说。
饭碗的含金量减少了,为何仍吸引了这么多考生趋之若鹜呢?薪酬待遇也是其中一个“诱因”。据网友曝光的一份红头文件显示,深圳聘用制行政执法员的薪酬共分53个等级,职级最低的见习执法员的入职薪级为1级,起薪为7000元,一级执法员对应最高薪级为53级,标准为15720元。一时间,网上议论纷纷。
“这是我们参照以往委任制公务员的薪酬待遇水平制定的,同级别的委任制公务员拿多少,聘任制公务员就能够拿多少,不会有太大差别,但这只是税前收入,而且还没有扣掉各项社保费率,实际上拿到手的并没有这么多,而且达到15000元这一最高薪级只是极少数。”陆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坦然回应,这样的薪酬待遇在深圳这座城市而言,算得上有竞争力,但并不算高,更不是聘任制公务员真正吸引力所在。
“说实在,这份工资比我以前在公司里拿的要少得多。公务员也就是一份职业而已,聘任制为我们提供更灵活的进出机制,更专业的管理,何乐而不为呢?”正是为了保留自己的专业优势,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,毛立山当年宁愿选择聘任制公务员,也不愿意报考行政文秘、执法员等委任制公务员职位。而在这一次聘任制公务员招考中,不少考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同样对所谓的“铁饭碗”和“高薪酬”表现得很坦然:“我就是冲着这个职位来的。”不知不觉,聘任制已渐入民心。
记者手记
拿自己开刀的改革勇气
深圳此次实施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的改革,可视为对《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》中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的细化。改革的效果仍有待时间的检验,但改革的魄力与勇气难能可贵,尤其是这一次改革的对象都是行政机构本身,是拿公务员管理体制来开刀,更是充分证明了深圳继续改革的决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。
分类管理,三类公务员分别采取不同的招考、选拔、聘用、培训、交流、晋升、薪酬和考核机制,让各类人员对号入座,凭专业、凭能力、凭资历吃饭。聘用制,打破铁饭碗,进门就签订一份合同,考核不及格就下岗,想跳槽你也可以炒老板,反正积累下来的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你该拿的一样不少。诚如一名机关公务员对记者所言:“改革后,政府管理应该和企业管理会更加趋同,能上能下,能进能出。”
这样一来,公务员这一特殊职业也就和加载其上的种种利益剥离开来,当官,也就大可坦然了:“一份工作而已,东家不打打西家罢了,没什么大不了。”什么时候能够在众多的公务员报考者当中催生这样的印象,让大家不是为名为利奔着官位去了,公务员改革和行政机构改革也许就迈出了成功的一步。当然,也不能够就这么随意和洒脱,在其位要谋其事,入职后不踏踏实实“做好这份工”的,也要有严厉的考核机制,不作为、乱作为的要使之付出代价。毕竟,这份工作背后的老板是人民群众。
本栏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叶明华 统筹吕冰冰
|